一、项目背景
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。近年来,由于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,儿童用眼过度、用眼不卫生、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不良习惯愈发普遍。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《中国儿童发展报告(2019)——儿童校外生活状况》显示,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在乡镇农村更为突出,乡村儿童青少年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明显高于城市儿童。我国儿童青少年,尤其是乡村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、不断攀升,近视低龄化、重度化日益严重,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8月作出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:“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,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”。
在此基础上,浙江省光明快车公益基金会、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“美好视界——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爱行动”,旨在通过建立有效的近视防控及治疗支持机制,使城乡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得到有效缓解。项目以浙江省内城乡留守儿童、流动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,以浙江省山区26县为主要服务区域,以江山市为首批试点区域。江山市位于浙江省最西部,现有儿童青少年在校学生5.8万余人,按照全国2020年平均近视率52.7%计算,有3万多孩子近视,情况不容乐观。
二、项目目的
为控制及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,使人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迎接美好“视界”,在浙江省妇女联合会的指导下,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、浙江省光明快车公益基金会携手启动“美好视界”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爱行动,通过建立有效的近视防控及治疗机制,使城乡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得到有效缓解,同时带动社会各界人士,支持并参与到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中来,为关爱儿童青少年发展各尽其力。
三、项目内容
1、服务对象
浙江省儿童青少年群体,首批以江山市范围内的城乡留守、流动儿童青少年为主。
2、服务阵地
首批试点以江山市4-5家城乡中小学学校为主,以留守、流动等儿童青少年集中就读的学校优先,学生人数不低于5000人(以实际执行情况为准)。
3、服务内容
(1)近视预防
①筛查:为试点学校的儿童青少年筛查近视患病情况,每学期1次,内容包括身高、体重、握笔姿势、医学验光、裸眼视力、矫正视力、父母近视情况、眼压、眼轴、角膜曲率检测、双眼视功能检查、色觉检查等;
②建档:根据筛查内容,为学生建立完整屈光发育档案,档案中需包含医学诊断分析,发布(蓝色、黄色、红色)三级预警和个体化干预方案,完整信息要求上传到指定信息系统,可供家长实时查询;
③预防:基于试点学校的屈光发育档案,为低保、低边等困难儿童青少年发放爱心护眼包(含护眼灯、护眼贴、定时闹钟、视力表、护眼坐姿矫正器等),为学生、家长、教师及校医(1+3)做近视防控相关的知识讲座,每年至少1次,同步配套有关近视防控类漫画书籍及趣味视频,科普近视预防知识;建立“学生及家长自查-教师发现-校医诊断-专业眼科干预”的分级防控机制,通过监测屈光发育档案,及时跟进防控效果,从而达到有效干预近视发生的目的,同时建立“妇联对家庭进行宣传教育,医院对学校进行发现干预,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关爱帮扶”的联动关爱机制,各尽其力,共同守护儿童青少年的美好“视界”。
(2)治疗补助
基于试点学校的屈光发育档案,为三级预警中的“红色”一档贫困家庭儿童青少年发放眼镜配置补贴;为三级预警中的“红色”一档儿童青少年(部分眼疾患儿,如斜视、弱视、黄斑裂孔、视网膜脱落、青光眼等)发放医疗救助补贴,帮助其恢复或减轻症状。每人最高1800元补助,仅限申请1次。